
衛星通信簡單地說,是地球(包括地面和低層大氣)的無線通信站之間以衛星為中(中)的通信,由衛星和地球站兩部分組成。衛星通信的特點是通信范圍廣。只有在衛星發射的電波覆蓋的范圍內,兩點之間才能通信,不受陸地災害的影響。只要安裝地球站電路就可以開通,同時可以在多個地方接收,廣播、多址通信電路設置非常靈活,隨時可以分散過于集中的通話量。相同的通道可以在不同的方向或不同的間隔使用。
隨著航空互聯網的大幕拉開,空中衛星通信近年來熱度不斷上升,各種媒體不斷出現SBB、Ku、2Ku、Ka、HTS等專業術語,萬米高空不斷出現微博、春晚、互聯網接入等熱點新聞。
移動互聯網服務的一個信息島——飛機客艙逐漸被機載衛星通信系統解決,移動互聯網的觸角終于上升到了10000米的高空。航空旅客們終于逐漸擺脫了飛行中漫長、枯燥、與世隔絕的痛苦日子,開始享受云娛樂、再見購買、隨時在線旅行。
那么機載衛星通信技術到底是什么技術,有什么技術特征,其系統的組成是什么,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本文揭開了機載衛星通信的面紗,有助于探索機載衛星通信系統未來的發展趨勢。
機載衛星通信簡介
機載衛星通信系統不是今天才出現的新事物。目前,在我國承擔青藏高原地區飛行任務的飛機和進行跨大洋飛行的寬體飛機早就安裝了基于L波段的機載海事衛星通信系統,主要用于解決ATC空中交通控制。這些飛機沒有陸基VHF系統支持,所以語音、ACARS都是通過機載衛星通信系統傳輸的。民航局為了加強AOC語音指揮的暢通,要求安裝機載衛星通信系統也屬于這一類別。
前面提到的機載衛星通信系統過去主要用于泊位通信需求,隨著艙寬帶互聯網需求越來越迫切,機艙海事衛星系統推出了SBB業務(N*432kbps),為了艙Wi-Fi接入,歐洲Onair改裝了數百架飛機。SBB業務以L波段衛星資源為基礎,L波段頻率有限,整體帶寬資源非常有限,SBB速度有限,傳統海事衛星通信在客房沒有得到廣泛普及。
由于Ku頻段衛星資源利用率高,可用于機載寬帶通信的衛星資源有限,美國海事衛星組織近年來陸續發射CA頻段衛星,為解決美國Jetblue航空、新加坡航空等航空互聯網需求,CA頻段衛星頻率資源豐富,因此擁有3.5GHz頻率資源,同時采用多波束覆蓋。Ka衛星通信容量是Ku衛星容量的幾十倍,峰值速度也增加到100Mbps(海事GX-press Ka峰值速度50M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