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是通過移動的衛星和固定的終端、固定的衛星和移動的終端或二者均移動的通信,均稱為衛星移動通信系統。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方很多公司開始意識到未來覆蓋全球、面向個人的無縫隙通信,即所謂的個人通信全球化,即5W{Whoever(任何人)\Wherever(任何地點)\Whenever(任何時間)\ Whomever(任何人) \Whatever,(采用任何方式)}的巨大需求,相繼發展以中、低軌道的衛星星座系統為空中轉接平臺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開展衛星移動電話、衛星直播/衛星數字音頻廣播、互聯網接入以及高速、寬帶多媒體接入等業務。至上世紀90年代,已建成并投入應用的主要有:銥星(Iridium)系統、Globalstar系統、ORBCONN系統、信使系統(俄羅斯)等。
銥星系統
銥星系統屬于低軌道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Motorola提出并主導建設,由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上的66顆衛星組成,這些衛星均勻的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軌道高度為780 km。
主要為個人用戶提供全球范圍內的移動通信,采用地面集中控制方式,具有星際鏈路、星上處理和星上交換功能。
銥星系統除了提供電話業務外,還提供傳真、全球定位(GPS)、無線電定位以及全球尋呼業務。
從技術上來說,這一系統是極為先進的,但從商業上來說,它是極為失敗的,存在著目標用戶不明確、成本高昂等缺點。
目前該系統基本上已復活,由新的銥星公司代替舊銥星公司,重新定位,再次引領衛星通信的新時代。
Gb系統
Globalstar系統設計簡單,既沒有星際電路,也沒有星上處理和星上交換功能,僅僅定位為地面蜂窩系統的延伸,從而擴大了地面移動通信系統的覆蓋,因此降低了系統投資,也減少了技術風險。GIobalstar系統由48顆衛星組成,均勻分布在8個軌道面上,軌道高度為1389 km。
全球通信
IC0系統采用大衛星,運行于10390 km的中軌道,共有10顆衛星和2顆備份星,布置于2個軌道面,每個軌道面5顆工作星,1顆備份星。提供的數據傳輸速率為140 kbR/s,但有上升到384kbrt/s的能力。主要針對為非城市地區提供高速數據傳輸,如互聯網接入服務和移動電話服務。
E0系統
Ellips0系統是一種混合軌道星座系統。它使用17顆衛星便可實現全球覆蓋,比銥系統和Globalstar系統的衛星數量要少得多。在該系統中,有10顆星部署在兩條橢圓軌道上,其軌道近地點為632 km,遠地點為7604 km,另有7顆星部署在一條8050 km高的赤道軌道上。該系統初步開始為赤道地區提供移動電話業務,2002年開始提供全球移動電話業務。
Om系統
軌道通信系統0rbcomm是只能實現數據業務全球通信的小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該系統具有投資小、周期短、兼備通信和定位能力、衛星質量輕、用戶終端為手機、系統運行自動化水平高和自主功能強等優點。Orbcomm系統由36顆小衛星及地面部分(含地面信關站、網絡控制中心和地面終端設施)組成,其中28顆衛星在補軌道平面上:第l軌道平面為2顆衛星,軌道高度為736/749 km;第2至第4軌道平面的每個軌道平面布置8顆衛星,軌道高度為775 km;第5軌道平面有2顆衛星,軌道高度為700km,主要為增強高緯度地區的通信覆蓋;另外8顆衛星為備份。
Tc系統
Teledesic系統是一個著眼于寬帶業務發展的低軌道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840顆衛星組成,均勻分布在21個軌道平面上。由于每個軌道平面上另有備用衛星,備用衛星總數為84顆,所以整個系統的衛星數量達到924顆。經優化后,投入實際使用的Teledesic系統已將衛星數量降至288顆。Teledesic系統的每顆衛星可提供l0萬個l6kb/5的話音信道,整個系統峰值負荷時,可提供超出100萬個同步全雙工El速率的連接。因此,該系統不僅可提供高質量的話音通信,同時還能支持電視會議、交互式多媒體通信、以及實時雙向高速數據通信等寬帶通信業務。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英文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又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中文簡稱為“球位系”,是一個結合衛星及通訊發展的技術,利用導航衛星進行測時和測距的中距離圓型軌道衛星導航系統。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衛星導航系統在航空、汽車導航、通信、測繪、娛樂等各個領域均有應用。
目前,全球有四大衛星定位系統,除了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還有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NSS)、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SNS)。
美國全球定位系統 GPS
全球定位系統(GPS)是目前全世界應用最為廣泛也最為成熟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研發GPS系統始于1973年,其初衷為軍事用途,1991年在海灣戰爭期間曾大展身手。GPS的用戶只需購買GPS接收機就可以免費享受該服務。但GPS針對普通用戶和美軍方提供的是不同的服務。目前民用GPS信號的精度可達到10米左右,軍用精度可達1米。
中國北斗導航 Compass
中國2000年開始建設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并且具備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為分米、厘米級別,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歐盟伽利略系統 Galileo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是歐盟和歐洲空間局正在建設中的項目,初衷是使歐盟在衛星導航問題上擺脫對美國和俄羅斯的依賴。伽利略系統的技術水平將高于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比如,其精度可以達到一米級別。2003年5月,歐盟和歐洲空間局正式批準伽利略項目第一階段,預計2012年開始運行,但目前這一日期已被推遲至2019年全部建成。
俄羅斯格洛納斯 Glonass
俄羅斯從1993年開始獨自建立本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原計劃該系統于2007年年底之前運營,因資金問題,直到2011年,格洛納斯導航系統才投入全面運行,但其在全球的民用和商業用戶仍然少得可憐,主要原因是其用戶端的設備發展一直嚴重滯后。